汇率变动、工资上升对山东出口的影响
一、“十一五”期间人民币汇率和山东省工资水平变动分析:
1、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
“十一五”期间,人民币一直存在升值压力。以下分别从两国相对汇率和基于一揽子货币的实际有效汇率,对人民币的升值情况进行分析。
1.1人民币与山东省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汇率变动
美国、日本、欧盟和韩国是山东省四大贸易伙伴国,中国与上述四国相对汇率的变动会直接影响山东省的出口状况。如图1所示,采用直接标价法计算汇率,“十一五”期间中国与四国相对汇率的变动趋势是:人民币对欧元、美元、韩元出现下降趋势,即人民币增值势头明显;但人民币对日元有小幅上升,有贬值趋势。

图1:06-09年人民币对美、欧、日、韩汇率变动趋势
数据来源:2007-2010年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1.2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
另一个测算人民币汇率水平的指标为实际有效汇率,以中国对外贸易伙伴国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为权数,将各国的实际汇率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得出。实际有效汇率采用直接标价法表示,衡量的人民币币值的一般水平。实际有效汇率上升意味着人民币贬值。图2显示,人民币汇率变化可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 2006 一2007 ),这期间人民币实行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对美元等主要货币的名义汇率出现跳跃式的升值,由于汇率变动的 J 曲线滞后效应,故这一阶段出现了 2007年的峰值;第二阶段(2008-2009)这期间人民币实际汇率呈明显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17%,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人币对美元汇率的走势基本吻合,整体呈明显的升值趋势。2008年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其次是2005年我国汇率改革的滞后效应。

图2:06-09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趋势
数据来源:IMF对实际有效汇率的测算
2、山东省职工工资状况
由于数据所得性,本部分关于工资的统计数据仅限于城镇职工工资收入。其中,城镇职工指在国有、城镇集体、联营、股份制、外商和港、澳、台投资、其他单位及其附属机构工作,并由其支付工资的各类人员。不包括下列人员:(1)乡镇企业就业人员;(2)私营企业就业人员;(3)城镇个体劳动者;(4)离休、退休、退职人员;(5)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6)民办教师;(7)在城镇单位中工作的外方及港、澳、台人员;(8)其他按有关规定不列入职工统计范围的人员。
从图3、4中可以看出,无论工资总额还是年均工资水平均出现稳步上升趋势。其中,工资总额平均增长率为16.3%,;职工年均工资水平平均增长率为11.6%,但年均工资水平在08-09年出现明显放缓现象,仅为0.39%。
另一个衡量工资变动趋势的变量为工资指数,指报告期职工工资与基期(上一年)职工工资的比率,是反映不同时期职工货币工资水平变动情况的相对数。由图3可以看出,工资总额指数在08年开始下降,即意味着工资总额增长放缓,但仍保持正向增长;但图4显示,年均工资指数却呈现波动情况,在08年上升之后转入下跌。
总体而言,“十一五”期间,山东省城镇职工工资收入保持上升趋势,但增长率在08末开始放缓。

图3:06-09年山东省工资总额和总额指数变动趋势

图4:06-09年山东省平均工资总额和指数变动趋势
数据来源:以上数据均取自2007-2010历年《山东省统计年鉴》
3、山东省出口状况
“十一五”期间,山东省出口状况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3.1第一阶段(2006-2008):整体状况稳定、持续增长

图5:06-09年及2010年1-8月份山东省出口总值变动趋势
数据来源:2007-2010年历年《山东对外经济贸易年鉴》及山东省商务厅网站

图6: 06-09年山东省四大主要出口产品
数据来源:2007-2010年历年《山东对外经济贸易年鉴》
(1)出口总额保持稳定增长,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图5、图6所示,06-08年间,山东省出口总额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出口总额分别为5864717、7524374、9317486万美元,年均增长率为26.1%,;其中,四大主要产品(纺织服装、农产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均呈现增长态势:机电产品增长率最高,约为44.1%。纺织服装平稳增长,年均增长率为12.5%。农产品变化较小。出口结构不断优化,机电产品继续保持出口比重第一的位置;高新技术产品年均增长率约为46%,增速位居第二;比重由06年的0.14上升到08年的0.18,高于当年农产品出口比重。
(2)传统市场稳步增长,新兴市场开拓成效明显:图7所示,山东省传统四大主要出口市场(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在06-08年间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9.2%、34.8%、14.4%和22.8%。其中,欧盟增速最快,并从07年起赶超美国成为山东省最大贸易伙伴;在东亚地区,对韩国的出口量增速高于日本。
除此,对东盟、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出口量增加,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9.7%和51.1%。东盟成为继上述四大传统出口市场后的山东省第五大贸易伙伴;对俄罗斯的贸易增速最高。

图7: 06-09年山东省传统四大出口市场出口额变动趋势
数据来源:2007-2010年历年《山东对外经济贸易年鉴》
注:欧盟包括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四国
(3)出口主体多元化,外商投资和民营企业出口快速增长:在按企业性质划分的出口中,就增长率而言,占出口量前三位的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在06-08年间均出现稳定增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8.3%、42,1%和9.7%,;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量最高,约占所有出口企业的53%,并且比重不断加大,09年比08年增长1.2个百分点;私营企业增长率最高,并从07年起赶超国有企业位居第二;国有企业增速较小。

图8:06-09年山东省按企业性质划分出口额变动趋势
数据来源:2007-2010年历年《山东对外经济贸易年鉴》
(4)一般贸易出口快于加工贸易:图9所示,06-08年间,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均出现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5.6%和25.3%,一般贸易增速略快于加工贸易,并且比重高于后者。从商品看,机电产品和钢材是拉动一般贸易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从企业性质看,一般贸易项下民营企业贡献率最高。

图9: 06-09年及2010年1-8月份山东省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变动趋势
数据来源:2006-2009年历年《山东对外经济贸易年鉴》及山东省商务厅网站
第二阶段(2008-2009),经济危机爆发,人民币升值,出口受到严重影响
(1)贸易水平整体受挫,各指标全面下滑。综合上述图表可以看出:各类贸易均在08年末起显著下跌:贸易总额由08年的9317486万美元跌至7956530万美元,下降了14.6个百分点,几乎与07年贸易额持平(2010年前8个月的最新统计显示,山东省出口总额较09年同期有所上升,达到652.39亿美元,可以认为是经济危机后的首次回暖)。
四大主要出口品也有不同幅度的下降,其中机电产品降幅最大,约为11.1%,其次是纺织服装,约为8.6%,农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影响不大,各自约为2.1%和0.1%。但商品结构仍表现出进一步优化,其中高新技术产品比重比上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表现出较强的抗冲击能力。
(2)传统市场需求萎靡,出口格局微调。由于经济危机的冲击,传统四大贸易伙伴经济萎靡,需求不振,加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得对上述地区的出口受挫。其中,对欧盟的出口下降最大,约为19.6%,韩国为15.5%,美国为8.15%。由于日元的持续升值,加之经济迅速的回暖,使得对日贸易影响最小,较之08年降幅仅为6.5个百分点。截止09年末,贸易格局发生变化,美国成为山东最大贸易伙伴国,日本超越韩国成为山东省在亚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整体而言,传统市场仍占据主导地位,出口量占全省的56.8%。
(3)企业出口严重受挫,影响不一。经济危机对企业的出口冲击较大,图8中涉及的三类主要出口企业降幅均为两位数。其中,国有企业出口受挫最严重,降幅约为28.3%,外商投资企业也受到影响,出口下降约为11.5%,私营企业约为10.3%。但整体结构变化不大,外商投资企业出口仍占有绝对优势,私营企业比重上升了4.8个百分点。
(4)一般贸易降幅大于加工贸易:在危机冲击下,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但从图9中看,一般贸易受挫更为严重,降幅约为23.2%,而加工贸易在这次危机中表现出较强的抗冲击能力,较之08年仅下降了7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在2010年前8个月份总额分别达到312.52和308.92亿美元)
二、山东省汇率、劳动力成本与出口贸易实证研究
本部分主要构建含有劳动力成本和汇率的出口贸易模型,运用山东省内县级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分析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对山东省出口的影响。
1.出口贸易模型建立
出口贸易通常与汇率、劳动成本以及出口国生产能力等宏观经济因素相关,基于对山东省总体贸易和分行业贸易情况的分析,选取含实际有效汇率和劳动力成本的出口贸易模型:
出口增长同时受外部需求影响,考虑到山东省不同贸易伙伴的出口贸易,选取含双边贸易汇率和劳动力成本对于区域贸易进行分析:
其中, 、 分别为截距项和各变量的系数矩阵, 是省份固定效应, 是时间固定效应, 是随机扰动项。因变量 为 年 市对 国的出口额(万元),关于自变量的含义以及预测影响见表。
表1:解释变量的含义以及预测影响
变量
| 含义
| 预期符号
| 理论说明
|
Y
| 出口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万元/人)
| +
| 反应了地区出口供给能力,经济规模总量越大,潜在出口能力越大,双边贸易也越大
|
Yj
| 进口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万元/人)
| +
| 反应了国家进口需求能力,经济规模总量越大,潜在进口能力越大,双边贸易也越大
|
REER
| 实际有效汇率
(IMF预测数据)
| +
| 选取中国16名贸易伙伴,分别是香港、日、美、德、中国香港地区、法国、意大利、英国、加拿大、韩国、荷、比利时、新加坡、澳、瑞士、西班牙等国家和地区,采用基于消费价格指数的实际有效汇率计算,实际有效汇率上升,表明人民币贬值,双边贸易越大
|
Rj
| 双边汇率
(直接标价法)
| +
| 间接标价法双边汇率上升,表明人民币贬值,双边贸易越大
|
W
| 职工平均工资
(万元)
| -
| 职工平均工资为劳动力成本,劳动力成本上升,双边贸易下降
|
A
| 科技投入(万元)
| +
| 科技投入越高,双边贸易也越大
|
FDI
| 外商直接投资(万元)
| +
| 外商直接投资越高,双边贸易也越大
|
2.数据来源及描述
运用山东省2006-2009的年度数据,使用实际有效汇率、双边汇率、劳动力成本、科技投入、FDI、和出口国、进口国人均GDP作为解释变量,分别以出口总额、分类贸易回归出口总额和区域贸易回归出口总额为被解释变量,有关经济变量数据来自于《山东省统计年鉴》。所选取的经济变量的统计描述见下表。为消除异方差,对所有数据均取自然对数。
表2:相关变量的描述统计
| 单位
| 观测值
| 最大值
| 最小值
| 标准差
| 均值
| 中位数
|
出口总值
| 万元
| 68
| 21866410
| 331312.9
| 4916815
| 3224874
| 1354088
|
REER
| --
| 68
| 99.1
| 94.42
| 1.8012
| 97.43
| 98.1
|
职工工资
| 万元/人
| 68
| 3.6923
| 1.1871
| 0.5923
| 2.3267
| 2.3362
|
科技投入
| 万元
| 68
| 102229
| 676
| 21847.48
| 20974.04
| 13731.5
|
FDI
| 万元
| 68
| 2919411
| 52757.45
| 591763.5
| 404854.5
| 200139.7
|
出口国人均GDP
| 万元/人
| 68
| 10.2385
| 0.6644
| 1.9637
| 3.4743
| 2.8588
|
3.实证分析
3.1总体贸易回归模型
考虑到人民币有效汇率、劳动力成本、科技投入、FDI等因素对出口总额的影响,在经过模型形式的检验后,选择固定效应变截距面板回归模型对中国出口函数进行估计,建立回归模型如下:
(0.1967) (0.0345**) (0.0702***) (0.6049) (0.4029) (0.0842***)
从上述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山东省出口贸易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弹性为7.6165,即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增长1%带动出口贸易增加7.6165%,且通过显著性检验。由此可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山东省出口贸易影响是显著的。同时,山东省出口贸易对劳动力成本(职工平均工资)弹性为-0.8694,即劳动力成本每增加1%降低出口贸易0.8694%,表明劳动力成本对山东省出口贸易有一定影响。山东省出口贸易对科技投入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弹性分别为-0.0443和-0.0742,数值较小且变量显著性检验未通过。
进一步的,剔除不显著解释变量,通过模型形式的检验,选择随机效应变截距面板回归模型进行方程化简,建立回归模型如下:
(0.0927***) (0.0003*) (0.0044*) (0.0092*)
通过剔除不显著变量,发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出口的效应依然为正,劳动力成本对出口的效应依然为负,表明人民币贬值、劳动力成本降低会促进出口,反之,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升高会抑制出口。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增长1%带动出口贸易增加5.5413%,劳动力成本每增加1%降低出口贸易1.0657%。也即人民币每升值1%将抑制5.5%的出口,劳动力成本每增加1%将降低1%的出口贸易。
3.2分类贸易回归模型
考虑到汇率、劳动成本变动对不同出口贸易类型的影响,将汇率、劳动成本以及出口国人均生产总值对不同出口贸易进行回归,并进行模型选择,回归模型如表3:
表3:贸易结构模型回归结果
| 企业性质
| 贸易方式
| 大类商品
|
| 国有企业
| 外商投资企业
| 加工贸易
| 一般贸易
| 纺织服务
| 农产品
| 机电产品
| 高新技术产品
|
| (1)
| (2)
| (3)
| (5)
| (6)
| (7)
| (8)
| (9)
|
常数
| -24.8969
0.1778
| -34.7264
0.0017
| -22.8156
0.1459
| -23.3859
0.1056
| -11.0490
0.1830
| -14.0760
0.4078
| -34.5239
0.10497
| -30.8243
0.3487
|
LnREER
| 8.3354
0.0437
| 3.9383
0.0582
| 1.4919
0.6373
| 5.1071
0.0944
| 1.9366
0.2239
| 1.2814
0.7011
| 1.0662
0.7671
| -4.7693
0.4863
|
LnW
| -1.3432
0.0027
| -1.6955
0.0002
| -1.4273
0.0101
| -1.1121
0.0098
| -1.0882
0.0017
| -1.2608
0.0555
| -1.7099
0.0028
| -2.8467
0.0070
|
Ln Y
|
| 1.8970
0.0000
| 1.8281
0.0002
| 0.8897
0.0041
| 0.9509
0.0035
| 1.2913
0.0321
| 2.6409
0.0000
| 3.9698
0.0000
|
调整后R
| 0.8222
| 0.3146
| 0.1825
| 0.1148
| 0.0985
| 0.0332
| 0.3931
| 0.2995
|
F统计量
| 18.2141
0.0000
| 11.2524
0.0000
| 5.9873
0.0012
| 3.8964
0.0128
| 3.4401
0.0219
| 1.7668
0.1624
| 15.4657
0.0000
| 9.1218
0.0000
|
Hausman
| 9.8304
0.0073
| 3.1868
0.3637
|
| 5.0910
0.1653
|
| 1.1997
0.7531
| 4.7132
0.1940
| 1.5898
0.6617
|
选择模型
| 固定效应
| 随机效应
| 随机效应
| 随机效应
| 随机效应
| 随机效应
| 随机效应
| 随机效应
|
注:括号内为t统计量伴随概率;*、**、***、分别表示符合1%、5%、10%的显著性水平。下同。
企业性质角度的分析:实际有效汇率与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呈现正相关关系,表明实际有效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贸易增加。相比较而言,国有企业出口贸易受实际有效汇率影响较大(8.3354>3.9383);职工平均工资与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呈负相关关系,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贸易减少。相比较而言外资投资企业贸易受劳动力成本影响较大(1.6955>1.3432)。外资企业是外商在中国投资兴建办厂,因此,他们相当于用本国货币转换成人民币,又出口本国,因此,实际有效汇率对外资企业出口的影响较弱。而相应的国有企业是利用本国资劳动力、自然资源,当该类型企业出口会受实际有效汇率较大影响。外商投资企业面临出口贸易时受到劳动成本变动较大。
贸易方式角度的分析: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对实际有效汇率弹性为正,从数值可以看出,两种贸易出口均对实际有效汇率变化敏感,人民币贬值,出口贸易增加。加工贸易具有一些列特殊性,如全额保税、退税等,优惠使得加工贸易产品具有较强的价格竞争能力,另外,加工贸易中来料加工出口不收汇,即国外客户免费提供原材料,国内只负责加工、收取加工费,加工成品后,在返回国外。上述两原因表明加工贸易受价格影响较一般加工影响较弱,因此,一般贸易受实际汇率影响较强(5.9736>1.4919);两种贸易对劳动力成本弹性为负,且加工贸易受劳动力成本影响较大(1.4273>1.1121)。一般贸易出口和加工贸易出口均对实际有效汇率变化敏感。多数原料类产品的出口与实际有效汇率水平正相关。一些产品的出口价格竞争力不强,对汇率有较强的依赖。
大类商品角度的分析:除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外,实际有效汇率与各种商品出口贸易呈正相关关系,其中纺织贸易受实际有效汇率影响最大,其次农产品,最后机电产品影响较小。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对实际有效汇率弹性为负,但不显著,说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不受汇率影响。
总的来说,山东出口贸易受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较大。山东出口多为低端、竞争优势不强的产品,竞争方式也主要通过价格手段,由此决定山东省出口产品对价格优势的依赖程度很高,缺乏非价格方面的核心竞争力,这就对改善出口产品结构,提高技术含量,实现出口的产业升级提出了迫切要求。
3.3区域贸易回归模型
考虑到不同出口对象,其双边汇率以及劳动成本对不同出口对象贸易影响不同。因此,针对山东不同的出口对象,选择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主要贸易对象进行分析。回归模型如表4:
表4: 区域贸易模型回归结果
| 美国
| 欧盟
| 日本
| 韩国
|
| (1)
| (2)
| (3)
| (5)
| (6)
| (7)
| (8)
|
常数
| 19.3888
0.0116
| 1.7238
0.3305
| 15.5179
0.0024
| -3.8065
0.5355
| 0.6142
0.8367
| 0.0236
0.9951
| 4.1460
0.0319
|
LnY0
| 1.2397
0.0000
| 0.7562
0.0004
| 0.8929
0.0067
| 0.4715
0.1181
| 0.5327
0.0729
| 1.1194
0.0077
| 1.0961
0.0152
|
LnYj
| -6.5920
0.1021
|
| -4.12144
0.0150
| 1.7180
0.0469
| 1.2494
0.0514
| 0.8792
0.2708
| 1.0058
0.0619
|
LnRj
| 4.5848
0.1643
| 2.1613
0.0068
| -1.2754
0.2198
| -1.2164
0.3583
|
| -0.6547
0.2342
|
|
LnW
| -1.7985
0.0001
|
| -2.4478
0.0036
| -1.6002
0.0028
| -1.8651
0.0001
| -2.3770
0.0067
| -1.4736
0.0057
|
LnA
| 0.1827
0.0042
| 0.0654
0.0882
| 0.2602
0.0006
| 0.2057
0.0033
| 0.2225
0.0017
| 0.0509
0.6631
|
|
LnFDI
| 0.4331
0.0000
| 0.3934
0.0000
| 0.8828
0.0000
| 0.4388
0.0000
| 0.4725
0.0000
| 0.5321
0.0002
| 0.4186
0.0030
|
调整后R
| 0.3845
| 0.3556
| 0.6109
| 0.1800
| 0.2005
| 0.2336
| 0.2217
|
F统计量
| 7.9761
0.0000
| 10.2420
0.0000
| 18.5326
0.0000
| 3.4510
0.0053
| 4.3600
0.0018
| 4.4037
0.001
| 5.7720
0.0005
|
Hausman
| 0.0000
1.0000
| 0.0000
1.0000
| 0.0000
1.0000
| 0.0000
1.0000
|
| 0.0000
1.0000
|
|
选择模型
| 随机效应
| 随机效应
| 随机效应
| 随机效应
| 随机效应
| 随机效应
| 随机效应
|
出口增长主要受外部需求和实际有效汇率的影响,因此,引入进口人均生产总值。其结果可以看出:对美出口贸易对二者双边汇率的弹性为2.1613,从数值符号来看,弹性系数为正,且变量显著,表明用直接标价法人民币对美元的双边贸易汇率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即人民币贬值,对美出口贸易增加2.1613个百分点;对欧盟、日本和韩国等国出口贸易对双边汇率的弹性为负,但不显著,表明中国与欧盟、日本和韩国的双边汇率对其出口影响不大。
欧盟、日本和韩国出口贸易对劳动力成本弹性分别为-2.4478、-1.8651、-1.4736,劳动成本弹性符号均为负,表明劳动力成本升高,对这些地区和国家的出口贸易降低。山东出口贸易额大小依次为欧盟、日本和韩国,劳动力成本弹性大小也表明出口贸易额大小。出口、进口国人均生产总值对出口均有正的作用,其中,美国进口国人均生产总值对出口表现不明显。科技、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均起到正向促进作用。国别比较来看,欧盟和日本科技投入对出口弹性数值较大,而美国和韩国科技对出口弹性数值较小;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弹性较为一致,均在-0.4左右。
4.小结
从总出口贸易、出口贸易分类和国别角度视角,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人民币汇率(双边贸易汇率或实际有效汇率)和劳动力成本变动对中国山东省同主要贸易伙伴之间贸易的影响,以及检验了二者对中国山东省出口贸易类型的影响。
通过模型选择可以发现山东省地区差异明显,必须选取含个体效应的面板模型进行分析。总量出口贸易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中国山东省出口贸易对双边贸易汇率弹性为5.5%,而对劳动力成本弹性为1%,即人民币每升值1%将抑制5.5%的出口,劳动力成本每增加1%将降低1%的出口贸易。表明中国山东省出口贸易受汇率影响较大,山东省为出口大省且出口多为低端制造产品和竞争力不强的农产品,受此种出口产品结构影响。
区分贸易类型的出口贸易面板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各类型出口贸易受实际有效汇率影响为正,而受劳动力成本的影响为负,这与总体贸易模型相一致。一般贸易和制造业产品的出口普遍受汇率影响较大,主要原因在于由于较多为低端产品,加之价格优势不明显,导致出口竞争力不强,对汇率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劳动力成本上升均对各类型出口贸易起到抑制作用,对制造业产品表现最为强烈。
区域出口贸易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美国的汇率弹性为正,这意味着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双边贸易汇率上升),有利于山东省对美国出口;其他国家的汇率弹性为负或不显著。劳动力成本上升在中国山东同各国出口贸易中均起到抑制作用。
三、“十二五”期间山东省出口面临的形势
2009年的金融危机使得山东省出口受到严重影响,2010年已经呈现出显著的恢复性增长。上述分析已经充分说明,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成本上涨将对山东的出口产生重大抑制性影响。同时“十二五”期间,除去汇率和劳动力成本因素外,山东省经济发展状况、国际形势的变化也是影响出口的主要因素。
1、山东经济的发展
从08年第四季度开始,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山东省发展也遇到了极其严峻的困难和挑战。09第二季度起,山东省经济增长下滑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主要经济指标逐季企稳回升。全省实现生产总值 33805.3亿元,增长11.9% ;地方财政收入 2198.5 亿元,增长12.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1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19元,分别增长9.2% 和8.5%。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贸易增长的前提。2010年1-10月,全省农产品出口同比增长28.7%,高于2008年同期20.3个百分点,表明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已明显好于金融危机前水平。
图10显示:2010年前八个月贸易形势呈现低开高走态势。从2月份起,出口总额、一般贸易额和加工贸易额均开始恢复并上升。其中,贸易总额呈现稳定上升趋势,平均增长率约为7.3%;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增长略有提高,分别为7.5%和8.2%,其中,一般贸易在8月份略有下降。但从总体看,出口贸易有回暖趋势。山东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发展质量的大幅度提高都将为出口贸易提供坚实基础。
图10:2010年1-8月山东省出口变动趋势分析
数据来源:山东统计信息网
2、国际形势的变化
2.1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经济危机后保护主义往往相继而生。在当前世界经济和贸易出现急剧下滑、各国就业压力增大、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形势下,贸易保护主义势头加剧。由于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蔓延,使美国、欧盟、日本等经济体为了刺激本国经济,开始实行贸易保护。据WTO 秘书处数据显示,2008 年全球新发起反倾销调查208起、反补贴调查14 起,2008 年全球新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数量分别增长28%和27%,我国分别遭遇73 起和10 起,占总数的35%和71%。我国已连续14 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成员,连续3 年成为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成员。
美国对我国实施了严厉的贸易限制措施。欧盟不仅使用“双反”大棒,同时开始尝试将多种贸易措施叠加使用,采用更加严厉的手段扼制或阻止他国产业对当地市场的占领。如欧盟对我国出口的“无线数据卡”拟采用反倾销、反补贴及一般保障措施并用的保护手段。日本经产省的消息显示,日本放宽了申请反倾销调查的条件,同时对反倾销调查作出肯定性裁定的几率已上升到70%~80%,并拟效仿美国在政府部门设立专门窗口接待企业的调查申请。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外贸出口的形势不容乐观,我国作为最先走出世界金融危机的国家,正在成为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众矢之的。由此看,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在很大一部分时间内仍将被迫应对外国贸易保护的进出口限制,这也将直接影响山东省出口状况。
2.2世界主要经济体开始复苏
在各国政府干预和大规模刺激政策支持下,世界经济逐步走向缓慢复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3.1%,发达经济体将呈现疲弱扩张态势,全年GDP增长约1.3%,新兴经济体GDP增长预计将达到5%左右。
其中,美国经济复苏得到确认。2010年,美国经济实现本轮衰退结束后首个全年增长。消费取代库存调整,重新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这表明美国经济正在回归常态增长轨道。全年呈高开低走的温和增长态势。据美国商务部已发布的数据,2010年前三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平均为2.6%,其中第一季度为3.7%,第二季度为1.7%,第三季度为2.5%;
日本共同社消息,日本内阁府公布的经济动向预期显示,剔除物价变化因素后2010年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同比增长2.6%,2011年度则将增长2.0%。被认为与实际景气感相近的名义GDP预计在2010年度将增长1.6%,2011年度增长1.7%。至此,日本也成为主要经济体中恢复最快的国家。
同时,欧盟经济也表现出回暖态势。据欧盟委员报告,欧盟经济正缓慢复苏:2010年第三季度,欧盟经济环比增长0.3%,标志着欧盟结束了其历史上最长、最严重的一次经济衰退;预计今年欧盟27国和欧元区16国的经济将分别增长1%和0.9%,均高于去年秋季预测0.7%的水平。2010年之后,欧盟经济才会踏上坚实的增长之路。2011年,欧盟经济增长率将达到1.7%,欧元区将达到1.5%,其中,一些主要经济体,如德国和法国等的经济增速将超过欧盟的平均水平。
2.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
随着《货物贸易协议》(2004)、《服务贸易协议》(2007)、《投资协议》(2009)三个协议的签署和实施,中国与东盟地区已成为继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至此,一个拥有19亿人口、接近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约4.5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世界最大贸易区框架已初露雏形,这将有助于推动双边贸易的进一步扩张。其有效的运营可以使东盟和中国相互之间取消贸易壁垒,降低成本,增加区内贸易额,提高经济效益。例如,东盟6个老成员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从12.8%降低到0.6%;4个新成员国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90%的商品将于2015年实现零关税。在贸易保护盛行的当前,这无疑将将减轻中国出口的压力;加之东盟各国的区位优,这将极大促进山东出口的恢复和发展。据2010年1-9月份出口报告显示,东盟已成为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的第三大市场,贸易区的自由政策无疑将极大促进山东农产品出口市场的发展。
综上,2010年,全球经济的复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无疑会对山东出口产生促进作用;同时,山东经济也正从危机中逐渐恢复过来,经济形势的好转将进一步带动出口贸易的发展。
但同时,许多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首先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十二五”期间,中国出口究竟会在多大程度上遭受不合理的贸易限制、这些限制又将对中国和山东出口产生怎样影响仍有待观察;其次,本论世界经济复苏是建立在非常规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广泛的政府干预支持基础上的,支持需求扩张的基础不具有可持续性;人民币升值压力仍然存在,工资增长态势持续,这些都可能会对未来出口产生阻碍作用。与此同时,与粤苏沪浙四省出口能力相比,山东出口仍有很大差距。如何在未来五年内继续推动出口贸易的发展将是摆在面前的主要问题之一。
四、经验总结和政策建议
1、经验总结
1.1国际经验总结:以日本为例
二战后日本经济几乎完全陷入瘫痪,但经过时间不长的调整就步入正轨并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同时,日本也经历了持续时间超长的景气停滞期,1992年-2003年的经济增长停滞被称为“失去的十年”。由于自身地理条件和历史政治原因,日本是一个以出口为导向发展经济的国家,战后日本经历了数次结构转型,并最终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日本产品体系,在世界市场极具竞争力。
自1971年日本脱离固定汇率制度,汇率变化就一直对日本的经济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汇率问题也在数次日本出口产品结构转型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日本不断增长的工资水平也从另一个角度影响着进出口水平的变动。
日本的制造业出口能够大量的增长,得益于几十年来日本政府和企业针对外部环境压力作出的出口产品结构转型。日元价值的持续上扬削弱了日本商品的出口价格竞争力,各企业的经营收支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为了应对此种情况,日本政府和企业及时作出调整,转而生产定价更高的新高档产品,扩大利润空间。技术开发、品质提升、设计改善、不合格率最小化和成本削减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改善和努力。同时注重宣传使外国消费者认识到,日本出口的产品不仅是廉价产品,高档产品的比例也在稳步提升,这种变化使日本的国际竞争力和增长潜力更为提升。
1.2国内经验总结:以广东为例
广东作为全国外向程度最高、加工贸易比重最大的省区,出口产品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加工低成本是主要的竞争战略。近几年人民币升值和工资成本的上升使得其出口持续萎缩,企业经营难度加大,对外贸易受到严重影响。针对困境,广东省推动形成了以下应对措施:
(1)及时调整观念,积极应对危机。以内外市场之变寻找发展新动力,在力保出口贸易平稳的同时大力拓展广货的国内市场。2009年广东省一揽子提出了总投资2.37万亿元的全省“新十项工程”,使之成为新时期广东加快产业结构战略调整、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强大引擎。其中2009年广东省共安排重点建设项目200项,年度投资3030亿元,为2008年的2倍多,预计重点项目建设将带动全社会投资1.3万亿元。
(2)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珠三角地区在广东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传统产业结效率低、损耗高的弊端使其在这次经济变动中深受其害。据此,广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掀开了珠三角经济由量到质总体提升的发展热潮,使之率先在全国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广东省部署通过5年的努力,使物流、金融、会展、创意和汽车、石化、重大装备、精密制造等取代“广东粮、珠江水、粤家电、岭南衣”,成为珠三角产业新的代表,从而率先晋级为最能代表我国产业发展最高水平的集聚板块。
除了重点扶持珠三角地区的结构升级,广东省也在过去专项扶持100亿元基础上,从2009年起未来4年再投入省级财政资金400亿元,专项扶持面积占全省的85%的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加快工业化发展进程,从而实现东西南北中协调发展。
(3) 加快体制改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扩大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企业产品出口,鼓励高附加值的产品扩大出口;大力推动出口加工企业转型,变贴牌生产为自主品牌生产,变制造为创造,变主要依靠出口为国内外两个市场并重,积极实施出口转内销的经营策略;同时,扩大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其他急需品的进口,以更快带动技术进步。
2、政策建议
(1)从实际省情看,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的确对我省出口贸易造成了巨大冲击。
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以及人民币升值压力,一方面,人民币购买力上升,相反外币购买力降低,国外进口商就会减少对我省出口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劳动力成本上升,抹杀了以价格为主要竞争手段的制造产品的优势,表现为同全国一样,我省面对人民币升值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产生了出口贸易下降的现象。我省出口贸易总值2008年为9317486万美元,而2009年骤降为7956530万美元,由此可见,需求和汇率是决定出口贸易的主要因素。而我省各地区主要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低,出口贸易中主要以价格为主要竞争手段,当外界环境改变或成本上升时,出口贸易影响严重。
出口贸易对象和出口产品结构影响着出口贸易对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成本的弹性。劳动力成本与出口贸易均呈现负相关关系,劳动力成本上升,致使原本以价格为主要竞争手段的商品成本上升,导致出口贸易下降。我省属于农产品以及制造业为主的出口省份,价格竞争力及产品附加值均较低,因此出口劳动力影响较大。我省为出口贸易大省,对外贸易频繁发生,人民币升值会影响上边贸易价格,使得在出口产品时价格竞争力下降,导致出口贸易下降。鉴于我省出口产品对价格优势的依赖程度很高,缺乏非价格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改善出口产品结构,提高技术含量,实现出口的产业升级。
(2)出口产品结构上进一步扩大技术含量高的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份额,同时在保持农产品出口规模的基础上提高出口农产品的档次和价值含量。大力推动服务出口贸易;
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在近年来我省出口份额中一直居于最前列,意味着在这两种产品方面我省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领先优势,下一阶段,为了保持此种优势,要继续坚持技术创新,注重产业升级,进一步巩固优势地位。尽管机电类产品和高技术产品的附加值很高,农产品在我省出口份额中所占比例很大,保持农产品出口规模不仅能有效保证本省民生问题,对于整个国家经济规划与发展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出口产量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若能进一步提高出口农产品的档次和价值含量,将会使农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虽然我省服务贸易的潜力巨大,但是目前仍存在以下问题,我省服务贸易出口主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资本密集型服务如航空、通讯、建筑以及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如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部门对我省服务贸易的贡献微弱,即我省的服务贸易仍以传统的落后方式增长;再者,现代服务产品的需求迅速扩大,而我省在这些行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需求,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型、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不仅是应对国际服务业对我省服务业冲击的需要,也是满足中国服务业发展的需要。
(3)出口地区上进一步多元化,减少对欧美市场的依赖程度。加大对日本、东南亚、南美市场的出口力度,稳步拓展欧美市场;
出口的地缘依赖性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出口份额,但是抗风险能力不强,根据数据显示,在出口市场方面我省仍比较依赖传统的四个地区,近年来我省在对东盟和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的出口方面有所增长,这对解决出口市场单一问题具有积极意义。为了更好地减少国际市场风险,必须鼓励各类有能力的企业以多种有效方式努力开拓全球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在继续深度、均衡开拓主要贸易市场的同时,有步骤、有选择地积极开拓最具前景的新兴市场,并不失时机地开拓一切有机会的市场,使出口市场在全球形成合理的、有层次的多元化格局,以分散风险,增强应变能力。
坚持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探索出口市场多元化之路,必须大力引导企业转变观念,开阔视野,大力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在具体运作方面,鼓励企业家要多走出去,多了解国际商品需求信息,多掌握国际市场变化、动态,善于在尚不成熟的市场发现机会。此外,开拓市场最需要的服务是及时畅通的商业信息和有效的市场促销帮助,必须建立多种形式、多种手段的市场开拓服务体系,因此,新时期,坚持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也给政府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政府部门积极建立政策性金融服务体系,建好进出口商务网络、加强信息服务。
(4)出口企业转变出口方式,在汇率和劳动力成本具有竞争力的国家和地区投资办厂。同时进行技术升级,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逐步改变以价格为主要竞争优势的格局。
据业内人士分析,2011年我国的人民币升值压力仍十分巨大,由此会产生汇率风险及人力资本提升等诸多问题,因此,通过对汇率变动的双边贸易分析,找到汇率和劳动力成本具有竞争力的国家和地区并在当地投资办厂,此种方式的推行会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再者,目前我省出口行业的竞争优势仍以价格优势为主,此种优势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在未来多变的国际宏观经济波动的背景之下,通过产业升级,技术进步来保持出口产品的市场保有量才是稳妥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