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首页 | 本院概况 | 院长致词 | 研究团队 | 新闻中心 | 山东论坛 | 山东省情 | 学术动态 | 合作交流 | 培训教育 | 研究报告 | 联系我们
本院简介  |  组织机构
站内搜索:
  院长致辞 更多>>
  研究报告 更多>>
  联系我们 更多>>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山东大学山东发展研究院
邮政邮编:250100
联系电话:0531-88363377传  真:86-531-88363377
电子信箱:ssd@sdu.edu.cn
山东省情
人文传统特征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17日 00:00   作者:   点击:[]

山东所在的齐鲁大地处黄河下游,东境滨海,西境为华北平原的一部分,中部多丘陵地,河道纵横,湖泽棋布,自然环境优美,物产富饶。齐鲁文化,是指先秦至两汉时期曾经存在过的齐、鲁两地的地域文化。齐地开放阔达,鲁地保守拘谨;齐地崇尚武功,鲁地注重礼义。

两文化的互补成为一种区域文化的两个方面,在交融中相得益彰,使齐鲁文化既有灵气活力,又有雄厚沉稳,造就了富有生命力的齐鲁文化。两汉以后,齐、鲁文化融合在一起,并与中原文化、三晋文化、荆楚文化进一步融会,从而形成了以鲁文化占据优势的统一的山东文化,形成以齐鲁文化为核心的大中华文化。就其思想内容而言,儒学是齐鲁文化的核心和主要代表。

经过几千年的沉淀,儒学已不再仅仅是一种学说,而成为了一种集体无意识。一个人可能没有专门学习过儒家文化,但这一文化却已深深地融化在其性格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文传统。齐鲁大地是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大一统思想的故乡,儒学给这块土地带来过无上的荣耀和至圣的辉煌。然而,正所谓“有一利必有一弊”,这块土地也承受了太多的文化传统的沉重负荷。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思想、道德、伦理观念、价值导向,已经深深渗透到人民群众的文化心理中,印到他们的灵魂上。总体而论,山东的人文传统体现出以下特点:

1、重农抑商官本位。

儒家文化本质上就是农耕文化,这种重农抑商的理论既符合自然经济条件下小农求稳怕变的心理,也符合专制君主定邦安国的要求。儒家是农业文明产物,又是农业文明的守护神,它的许多观念成为山东人不移的信条。“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无商不奸,无商不诈”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公理。与重农抑商密不可分的必然是官本位思想。孔夫子日:“学而优则仕”,山东人梦寐以求的是当宫。山东人重教育,即使在穷乡僻壤,重文重教的思想观念也根深蒂固。但是,山东历代多出政治、文史之才,而少有科学技术之才,这种人才结构反映出山东民风和文风的特点。

2,循规蹈矩不求变。

齐鲁文化本质上是一种“治者”文化。它要求人们恪守宗法,不要求标新立异和冒险更变。数不清的不仁、不义、非礼、无君的警告和教育,使一代一代的山东人的思想和行动受到了层层限制,失去了个性的地位和独立思考的权力。于是,人们越来越局限于祖宗成法、小民规矩。在山东历史上,出现过无数的儒生和经学家,他们皓首穷经,传道授业,多有建树,却少有新思想、新理论的发明,不能成为独立的大思想家。山东人千里迢迢不辞劳苦闯关东,耕种出一个又一个与故乡相同的村庄来,却不可能泛舟海外开拓出一个与故乡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截然不同的文明来。

3、仁义至上不言利。

儒家学说主要是一种道德学说,而且是一种政治化的道德学说。其核心“仁义”,本质上就是恪守“三纲五常”之道。思想上,尊重传统,讲求正统,服从权威;人际关系上,与人为善,任劳任怨,顾全大局;行为方式上,行侠仗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为朋友两肋插刀。这是山东人的“仁义”,一种视为正义的理想,无数关于行侠仗义的英雄好汉的传说成为山东人所称道学习的楷模。相反,“利”在山东人文传统中则历来是“仁”的对立面,传统观念的渗透使山东人普遍认为经商致富是“背德”的可耻之事。

4、质朴文少求实在。

由于受儒家“重本抑末”小农自然经济观念的影响,齐鲁人民多以“务农桑、事稼穑”为根本、为正业,而耻于经商,以“民业农桑”、“士知礼义”、“女敦节烈”为最高规范,以“无告讦之风”、“宁俭无奢”、“宁朴无华”为最纯朴的民风和最美好的品德。这种纯朴的性情是山东人自古以来普遍具有的。山东人有思想但并不机智,有经商之能却不精于此道,有文化却不善于辞令。齐鲁大地具有坚韧务实的传统,山东人具有质直、纯朴、宽厚、善良的性格。

5、吃苦耐劳少机敏。

艰苦卓绝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培养了山东人强壮的身体和坚强的神经,山东人可谓是“吃苦一族”,是中国人中最能吃苦耐劳的群体。想当初,年过半百的孔夫子率领门徒周游列国14年,漂泊无定,到处碰壁,吃尽了人间苦楚,仍风尘仆仆到处宣扬自己的主张。闯关东,既是山东人吃苦耐劳的一种表现,又进一步磨砺了山东人吃苦的毅力。据统计,现在东北人中,80%以上的祖籍在山东。无庸讳言,山东文化崇尚传统,讲求忠、勇、仁、义,在赋予了山东人吃苦耐劳精神的同时,又使之趋于循规蹈矩而机敏不足,即长于守成而短于变通,甚至僵化。

上一条:基本省情 下一条:经济特征

关闭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山东发展研究院网页 备案号:鲁ICP备案 05001952号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山东大学山东发展研究院 邮政邮编:250100 联系电话:0531-88364000 电子信箱:ssd@sdu.edu.cn